TW-RG716蒸汽冷凝時傳熱和給熱系數測試裝置

探索熱能奧秘:TW-RG712蒸汽冷凝傳熱系數測試裝置教學實踐
科學真理隱藏在現象背后,唯有親手實踐才能揭開其神秘面紗。
在我們職業(yè)院校的熱工課程教學中,蒸汽冷凝換熱這一章節(jié)歷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抽象的概念如何轉化為直觀認知?我們引入了TW-RG712蒸汽冷凝時傳熱和給熱系數測試裝置,通過親手操作和觀察,學生們不僅理解了冷凝換熱的原理,更點燃了對熱工學的濃厚興趣。今天,我就與各位同仁分享這一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希望能為您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認識TW-RG712試驗臺:不只是設備,更是移動實驗室
TW-RG712蒸汽冷凝時傳熱和給熱系數測試裝置是一款專為教學實踐設計的綜合性實驗裝置。它由電蒸汽鍋爐、套管換熱器、蒸汽冷凝罐、蒸汽及水流量測試設備等核心部件組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蒸汽冷凝換熱研究系統(tǒng)。
設備采用不銹鋼可移動支架,帶剎車輪設計,方便在不同實驗室間靈活移動??紤]到職業(yè)院校學生培養(yǎng)的特點,設備的設計兼顧了安全性與可視性:有機玻璃安全罩確保學生能夠清晰觀察冷凝現象的同時,也有效防止燙傷事故的發(fā)生。
技術參數方面,設備輸入電源為三相AC380V±10% 50Hz,功率8.0KW。電加熱總功率不大于8.0KW,蒸汽控制壓力表范圍0-0.4MPa。套管換熱器內管內徑Φ18mm,內管外徑Φ20mm(紫銅管),外管內徑Φ52mm,外管外徑Φ57mm(304不銹鋼管),管長1200mm。這些精確設計的參數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工程環(huán)境感受。
蒸汽發(fā)生器上配備有安全閥、壓力表繼電器、溫度控制器三種安全保護裝置,確保教學過程的安全可靠。溫度測量系統(tǒng)配置有智能溫度控制儀表(PID調節(jié)控溫,精度±0.2℃),高精度PID調壓模塊電路,讓學生接觸到工業(yè)級的控制技術。
教學應用: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
實驗目標與課程銜接
在我們的教學安排中,該試驗臺主要服務于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
技能培養(yǎng):通過改變蒸汽流量和溫度條件,測定不同工況下的傳熱系數和給熱系數,掌握基本的熱工測量方法
這些實驗內容與《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等核心課程的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實現了“理論-實踐-再理論”的閉環(huán)學習流程。
實驗操作指導要點
在指導學生操作過程中,我特別強調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安全預備階段:首先檢查電氣接線是否完好,水位是否適當,確保有機玻璃安全罩就位。這是培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數據測量階段:引導學生逐步調整熱負荷,觀察不同蒸汽壓力下的冷凝狀態(tài)變化,同時記錄蒸汽流量、水流量及表面溫度值。此處,我常提醒學生注意“非穩(wěn)態(tài)到穩(wěn)態(tài)的過渡過程”,這是理解冷凝換熱動態(tài)特性的關鍵。
現象觀察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細致描述蒸汽冷凝的過程,特別是滴狀冷凝與膜狀冷凝的差異。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能激發(fā)學生最大的好奇心。
典型教學案例分享
去年,我在傳熱學課程中設置了一個探索性實驗項目:不同表面狀況對冷凝換熱的影響。學生分組對試件表面進行不同處理(拋光、粗糙化等),然后比較冷凝效果的差異。
結果出乎意料:一組學生發(fā)現適當粗糙表面能促進冷凝液滴的脫落,提高換熱效率。這一發(fā)現引發(fā)了全班對表面性質在冷凝換熱中作用的激烈討論,最終促使他們查閱更多文獻,形成了超出課程要求的研究報告。
沸騰曲線繪制與分析: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雖然TW-RG712主要關注蒸汽冷凝過程,但其基本原理與沸騰換熱有相通之處。在拓展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對比冷凝與沸騰兩種相變換熱過程的異同。
通過實驗數據繪制冷凝換熱曲線,是TW-RG712試驗臺實驗的核心成果,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教學中,我采用分步解析的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將實驗數據標注在“熱流密度-過熱度”坐標系中,然后連接各點形成曲線。接下來,分段解讀曲線特征:
-
自然對流段:熱量傳遞主要依靠浮力引起的流體運動
-
核態(tài)沸騰段:氣泡生成、長大和脫離成為主要換熱機制,曲線斜率急劇增大
-
過渡沸騰段:部分表面被蒸汽膜覆蓋,換熱不穩(wěn)定
-
穩(wěn)定膜態(tài)沸騰:完整蒸汽膜形成,換熱依靠輻射和導熱共同作用
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曲線的繪制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不同冷凝形態(tài)的物理本質,為后續(xù)課程如鍋爐設計、高熱流密度散熱設備開發(fā)等奠定了基礎。
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超越課本的收獲
TW-RG712試驗臺的應用,帶來的遠不止學科知識的提升。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觀察到這一設備在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上的多重價值:
-
團隊協作能力:實驗需要小組成員分工配合,培養(yǎng)溝通與協作精神
-
數據處理能力:從原始數據到曲線繪制,再到換熱系數計算,全面提升工程數據處理技能
-
問題解決能力:實驗中遇到的異?,F象和故障,迫使學生分析原因、尋找解決方案
這些軟技能的培養(yǎng),正是職業(yè)院校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未來生活的準備。”通過TW-RG712試驗臺,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造的正是這種在真實中學習、在動手中思考的教育體驗。
如果您也在熱工課程教學中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妨嘗試引入這一設備。它已不僅僅是教學工具,更是激發(fā)學生工程興趣和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
希望本文對您的教學實踐有所啟發(fā),歡迎交流探討更多熱工實驗教學的經驗與方法!
您只要致電:021-55884001(袁經理)
我們可以解答 蒸汽冷凝時傳熱和給熱系數測試裝置 的相關疑問!
我們可以幫您推薦符合您要求的 蒸汽冷凝時傳熱和給熱系數測試裝置 相關產品!
找不到所需產品?請點擊 產品導航頁
當前產品頁面地址:http://nbzxy.cn/productshow-71-306-1.html